导语:早于2013年就已经出版的《秘密花园》在欧美红极一时之后,终于在今年六月登陆了大陆地区,当然一些韩国明星的功劳也行显而易见的。不知何时我们的朋友圈不断被“色彩”充斥着,而这本书也没有火爆的宣传以及方程式的增长,而是在不经意之间温和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
而今现已八月,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更新周期下这本书的讨论早就应该“香消玉殒”了,但《秘密花园》的热度仍与现在的高温所媲美。
面对这样不俗的生命周期,是成功的营销方法,还是背后力量在推波助澜?
对于这本连日记字数都达不到的书来说,他的成功也许就在这里。
作为一本我们心中的半成品彩绘书籍,它是需要辅助工具才能达到其宣传的效果。
而效果的质量却因人而异,小白们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来提高所谓的效果。如此,这本书就会自然的形成了一个兴趣圈落,而在不同的平台一旦形成这种兴趣圈落的体系,那么就意味着无休止的相关内容的讨论,这样本身就是在极大的延续这本书的生命力与存活周期,加之朋友圈的晒图炫耀,好像是有了这本书自己的逼格就会提升好几个档一样,且包括贴吧、论坛、豆瓣小组等一些列相关的讨论圈子都有这类爱好者组成,同样为这本书在社交网络中的不断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又是谁背后在推波助澜
我们都知道光是凭借兴趣圈子是无法让这书持续生存下去,由于初期的意外脱销,令很多人销售商都准备不足,而恰恰,对于《秘密花园》一书难求的问题变成了话题,这样就又正常的销售变成了我们熟悉的饥饿营销,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习惯的高价炒作,有书的秀优越升逼格,加之媒体的添油加醋将此书彻底曝光在大众眼前。大量吃不到葡萄的人都想尝一口,那不知道是酸是甜果实。
从而,高热度加上饥饿营销,最终成为了病毒营销,且扩散速度和威力都不可小视。
当然,《秘密花园》还催生了另外一个产业的攀升,各式各样的彩笔、水溶铅笔36.48.72色彩笔,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了小学的美术课。而施耐德、辉柏嘉等国际高端品牌也被关注,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有了高逼格书一定要配上高逼格的彩笔,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关键之处,这本书是需要辅助工具来阅读的,而绝大多数的堵着也认为工具的高逼格会让自己的阅读体验更好。所以虚荣和需求导致这本书产生了大量的二次消费,而这之中蕴藏了无数的商机。
也许淡淡的述说大家不会相信,那么我们用数据来说话。搜索微信公众平台中有关《秘密花园》的内容我们能找到7000+的文章,而在这之中绝大多数是没有意义的营销文章,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配上“高逼格”的铅笔。而毫无疑问,各大笔商也参与了这次时间,在其中助推。因为他们不光想把彩色铅笔卖给小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这群大人们消费能力更强,更想买到高效果高价值的铅笔,来提升自己的逼格。
“社交虚荣”让我们一步步身陷消费
《秘密花园》我相信在各位的朋友圈中一定是高姿态出场。刚完成的色彩花哨的作品,加上精美的笔盒也许边上还有一杯价格不菲的咖啡,再加上美图秀秀的特效。一个高逼格的下午时光就完成了。
新媒体下,传播的呈现形式发生改变,但是核心却始终不会发生变化。大家都需要借助一些东西才社交平台中显现出自己的才能与情调,而产生的满足并非是媒介本身的,而是之后的评论互动。这会让发布者产生满足,而这种满足是互联网下人们最渴望得到的感受之一。
而,回过头来单一的说说这本书,究竟是让我们用心花完之后感到压力烟消云散,还是当我们把成品发布到朋友圈中获得的了好评点赞等之类的效果来的要爽。
这之中只有买过的人才知道,其实无关乎所谓的高逼格和生活情调,最终我们的消费都是为了自己的那个虚荣心。
而你所购买的,不是书本身,而是朋友圈的点赞与评论。
但是,终归《秘密花园》的营销是成功的。抛开以上的问题单纯从营销的角度讲《秘密花园》的风靡一时离岛总结为如下五点:
1 宣传得当,心灵频发,减压神器。
2 切中情怀,填补现代人高强度生活下荒芜的精神世界。
3 朋友圈社交分享效应,引发模仿、跟风、社交虚荣。
4 坚实的受众基础,名字源于经典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传播广泛,受众群体多样化。
5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老少皆宜,但是它最成功的还是垄断了最有消费力的年轻女孩子。